上海專業(yè)翻譯公司

 E-mail:info@e-ging.xyz

搜索
會員登錄
文章分類
翻譯資訊 翻譯模板 詞典查詢 翻譯語種 行業(yè)翻譯 成功案例 翻譯語種-歐洲語言 翻譯語種-亞洲語言 譯境特色翻譯 翻譯語種-稀有語種 網(wǎng)站優(yōu)化日志 展會動態(tài) 同傳交傳口譯風采

每日一詞∣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

發(fā)表時間:2020/06/11 00:00:00  瀏覽次數(shù):2190  
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fā)《關(guān)于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通知》。通知指出,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為了摸清全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shù),查明重點地區(qū)抗災能力,為各級人民政府有效開展自然災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學決策依據(jù),從而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
China will conduct its first national survey on natural disaster risks to better prepare itself for potential disasters, an official circular said. The survey is aimed at figuring out hidden hazard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getting a clear picture of the ability for key regions to respond to natural disasters so that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can make informed disaster-control decisions, according to a State Council circular.


2020年6月8日,洪水奔流的漓江流過廣西陽朔縣境內(nèi)(無人機照片)。(圖片來源:新華社)  

【知識點】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為全面掌握我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情況,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經(jīng)國務院同意,定于2020年至2022年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普查對象包括與自然災害相關(guān)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省、市、縣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guān)部門,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重點企事業(yè)單位和社會組織,部分居民等。普查涉及的自然災害類型主要有地震災害、地質(zhì)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海洋災害、森林和草原火災等。普查內(nèi)容包括主要自然災害致災調(diào)查與評估,人口、房屋、基礎(chǔ)設施、公共服務系統(tǒng)、三次產(chǎn)業(yè)、資源和環(huán)境等承災體調(diào)查與評估,歷史災害調(diào)查與評估,綜合減災資源(能力)調(diào)查與評估,重點隱患調(diào)查與評估,主要災害風險評估與區(qū)劃以及災害綜合風險評估與區(qū)劃。普查工作經(jīng)費以地方保障為主,中央負責中央本級相關(guān)支出和中央部門承擔的跨?。ㄗ灾螀^(qū)、直轄市)普查工作相關(guān)支出,并通過專項轉(zhuǎn)移支付給予地方適當補助。

【重要講話】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影響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既是一項緊迫任務,又是一項長期任務。
China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suffering from the world's most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s, and face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factors endangering public safety. Strengthen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response capacity is not only an urgent task but also a long-term one.
——2019年11月29日,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  

【相關(guān)詞匯】

風險防范化解機制
mechanisms for preventing and defusing risks

風險評估和監(jiān)測預警
risk assessmen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 2007 - 2027  譯境翻譯 (中國) 公司 |  Eging Translation Solutions   關(guān)于譯境翻譯   |   客戶滿意度調(diào)查  | 隱私聲明   |   網(wǎng)站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