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專業(yè)翻譯公司

 E-mail:info@e-ging.xyz

搜索
會員登錄
文章分類
翻譯資訊 翻譯模板 詞典查詢 翻譯語種 行業(yè)翻譯 成功案例 翻譯語種-歐洲語言 翻譯語種-亞洲語言 譯境特色翻譯 翻譯語種-稀有語種 網(wǎng)站優(yōu)化日志 展會動態(tài) 同傳交傳口譯風采

口譯漫談__上海翻譯公司

發(fā)表時間:2016/07/06 00:00:00  來源:yourbreakingnews.com  作者:yourbreakingnews.com  瀏覽次數(shù):2334  
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口譯和筆譯雖然同屬翻譯工作,但兩者各有特點。其理論、技巧和要求也各有不同??谧g的最大特點是當場見效。它對措辭很少有時間進行推敲,甚至根本不容推敲。而且,在大多數(shù)的場合下又是不可能借助任何工具書的。譯員要善于在短促的時間內(nèi)準確地把握住兩種語言的反復轉(zhuǎn)換。

無論是一次談話,還是一次談判或講課,譯員能否以清晰流暢的語言把交談者的思想準確無誤地轉(zhuǎn)述過去,談話和談判或講課能否順利進行的關(guān)鍵。那么,怎樣做好口譯工作呢?這里,我想就自己在口譯實踐中的一些具體作法,談一些粗淺的體會,與翻譯界的同行們進行交流。


一、 事前要有準備

接受口譯任務后,一定要做一些準備工作(當然,時間可長可短,視具體情況而定),包括語言上、技術(shù)上和心理上的準備。首先要對翻譯的內(nèi)容有所了解。比如,我第一次承擔口譯,接的是玻璃液機械攪拌器引進項目的出國考察。出國之前,我找了兩份相關(guān)的外國專利文獻,認真地看了其中的幾段,并試著用法語復述其主要內(nèi)容。這樣,對攪拌器以及相關(guān)的玻璃熔窯方面的知識和詞匯就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再則,就是找項目負責人了解情況。對項目情況熟悉了,翻譯起來自然就比較順手。 我們承擔的口譯,有時候是以講課方式進行的技術(shù)交流。遇有這種情況,應對講課人所要講的課題,最好連聽眾的情況都有所了解,才不至于臨場慌亂。要重視和外賓的第一次見面、安排日程等活動。這種活動一般不涉及很深的技術(shù)內(nèi)容。我們可以把它也看作以后正式翻譯的一種準備。首先,你可以通過這種初次見面了解并逐漸適應外賓的語音、語調(diào)。搞翻譯的人都知道,外國人的語音、語調(diào)也是五花八門的。這就需要口譯人員不僅能夠聽懂標準的外語,而且要能夠很快地適應各種怪腔怪調(diào)、不規(guī)范的外語。再則,通過初步的接觸,也能對談判或講課的內(nèi)容有一些了解(在事前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案頭準備的情況下,這種了解尤為重要)。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初步接觸可以消除你臨場的緊張感,為下一步正式場合的翻譯做好心理準備。 另外,還有一種準備方式,效果是很好的。這就是和講話人共同準備,商定講話綱要。這實際上等于先打了一個草稿。有這樣一些場合可以這樣做:談判時中方要提的問題;宴會或其它比較正式的場合可以預先準備講話內(nèi)容的,如祝酒辭等。

口譯任務中最讓人頭疼的是講話人事先準備了講稿,照稿宣讀,而譯員對這份講稿事前又毫無準備這實際上是在用口譯的方式做筆譯的工作。真遇到這種情況,譯員當然也不能回避,只能靠其平時的功力,盡自己最大努力來應付。


二、 翻譯時兼做編輯

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譯員在聽清并理解了講話人的話后,要能夠判斷出哪些是他真正要講的話,哪些是沒用的、重復羅嗦的廢話,從而對其進行編輯處理。那么,這樣做是否有悖于翻譯的忠實原則呢?否。因為,口語自有口語的特點。講話人在即席發(fā)言時,腦子里往往只有一個中心思想,但是具體表達和選詞造句卻是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就是說,口語不可能像書面語那樣嚴謹,其中必然有一些重復、羅嗦的廢話。甚至有的講話人本來就不善言辭,經(jīng)常會說出一些不完整的、不知所云的話。這種情況中國人有,外國人也有。這時,譯員就要善于綜合,要在不遺漏講話基本內(nèi)容的前提下,敢于刪掉那些廢話,使譯出的話條理清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忠于講話人的精神實質(zhì)。否則一味追求逐字逐句的照譯,反而會給人零亂、不忠的感覺。

至于哪些話要譯出,哪些話要刪除,這要靠譯員各方面的綜合知識水平去判斷。絕不能以編輯為由對講話人的話大打折扣,傷筋動骨。這不僅僅是翻譯水平問題,而且也是翻譯的職業(yè)道德問題。翻譯而兼編輯為的是更好地傳達講話人的精神實質(zhì),而不是為了任何別的目的。

 三、 翻譯時要記要點

記要點,是記講話人的內(nèi)容而不是原講話的句式和單詞。由于口語工作的特點,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及時傳達講話人的意思,所以,要求譯員在聽懂原話的內(nèi)容后立即忘掉原話的詞匯和句式,用規(guī)范的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如果不能立即忘掉原話的詞匯和句式,特別容易使得譯出的語言或者是漢語式的外語,或者是洋味的漢語,使聽者聽了別扭,影響交流。有的翻譯同志喜歡在翻譯時用筆來記,我在剛開始搞口譯時也試著這樣做過,以為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多次實踐后,我放棄了這種作法。我認為這樣不但沒有用,反而會妨礙記憶和表達的速度。因為這樣中間多了一道手續(xù),等于又把注意力分散了一部分。當然,當一連串出現(xiàn)好幾個數(shù)字時,借助筆記一下還是有益的。由于中外文數(shù)字段位表達方式的不同,每當遇到較大的數(shù)字,轉(zhuǎn)換沒有把握時,為了保證數(shù)字的準確,有時不得不請外賓將數(shù)字寫出來。顯然,這是最笨的辦法,也是不可取的。


四、 翻譯時要樹立信心

不論什么場合,都要相信自己能夠譯好。如果沒有信心,上場后再遇到幾句聽不大明白,那就會更加慌亂,越慌則越譯不好。聽不懂時,要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憑感覺亂發(fā)揮。多問兩次并不丟人,千萬不能以為多問了顯得水平低、丟面子,因而當問不問,造成錯誤。 還有,有時在翻譯時漏譯了幾句,在譯下面一段時因為上下文的關(guān)系又想起來了,這時可以直接補進去,而不必專門向聽眾說明"這兩句前面漏譯了,現(xiàn)在補上。"這種情況,很多譯員可能都遇到過。特別是在外賓講得興奮起來,一口氣講很長時,或者是由于翻譯時間長了,腦力疲勞時容易發(fā)生。這里,我說不必向聽眾說明,是因為你多說了那幾句反而容易分散聽眾的注意力,影響聽眾的情緒,當然也就影響了翻譯的整體效果。

五、 譯員要有廣博的知識面

在口譯工作中,或者與外賓交談中,涉及的面是非常之廣的,有時是我們事先無法預料的。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注意翻譯以外知識的學習。中國人對于寫詩有句話,叫“功夫在詩外”,我們做翻譯也一樣,要在翻譯以外多下功夫。科技翻譯的譯員一般比較重視專業(yè)技術(shù)知識的學習。但是,搞科技翻譯的翻譯只有專業(yè)技術(shù)知識和翻譯知識是不夠的。都說翻譯是"雜家",這話千真萬確。翻譯人員對百科知識不需要很精很深,但是要博、要雜。


© 2007 - 2027  譯境翻譯 (中國) 公司 |  Eging Translation Solutions   關(guān)于譯境翻譯   |   客戶滿意度調(diào)查  | 隱私聲明   |   網(wǎng)站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