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專業(yè)翻譯公司

 E-mail:info@e-ging.xyz

搜索
會員登錄
文章分類
翻譯資訊 翻譯模板 詞典查詢 翻譯語種 行業(yè)翻譯 成功案例 翻譯語種-歐洲語言 翻譯語種-亞洲語言 譯境特色翻譯 翻譯語種-稀有語種 網(wǎng)站優(yōu)化日志 展會動態(tài) 同傳交傳口譯風采

同聲傳譯的要領和技巧二

發(fā)表時間:2018/08/30 00:00:00  瀏覽次數(shù):2790  
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4。做好同傳的關鍵― 斷句、處理語序合理掌握與講話間 的時間差
  可以說,英、漢語間進行同聲傳譯的關鍵在于斷句和處理語 序。而斷句和處理語序的具體方式又和譯員與講話人之間的時間 差密切相關。同聲傳譯不同于接續(xù)翻譯,一般說來,不等講話人 說完一句話就要開口翻譯。為了使所譯的話比較符合目標語的習 慣,譯員需要靈活地采取各種手段,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語序,而不 像接續(xù)翻譯譯員聽完了一句話或更多的話,可以比較從容地安排 語序。斷句和調(diào)整語序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體現(xiàn)同傳譯員的水 平。
  值得慶幸的是,英語與漢語 的基本語序都取主語―謂語―賓語 (如果有的話)的模式。(倒裝現(xiàn)象兩種語言都有,但 屬于個別情況。)這為英漢語間進行同傳造成了較便利的條件。如 果兩種語言的語序完全一致,做同傳是不難的。譯員只要落后講 話人兩三個詞,跟著把意思講出來即可。
  譯員與講話人間的時間差越長,越便于處理語序問題,可同 時對譯員的聽力和記憶會造成更大的壓力,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難 度。譯員與講話人間的時間差越小,記憶與聽力所受的干擾越小,但譯員必須頻繁采取措施理順語序。這樣做難度也是很大的,而 且往往或多或少使意思作出某點犧牲。
  正確掌握翻譯與講話的時間差對同聲傳譯至關重要。譯員應 根據(jù)自身的條件與習慣選擇最適于自己的時間差。時間差太大了, 語序雖好掌握,但上句與下句極易相互干擾,往往容易顧此失彼, 自亂陣腳。時間差小了,聽與說的干擾小一些,但要求譯員熟練 掌握各種靈活手段理順句中的詞序。一般說來,譯員落后講話一 個小意群到半句 (兩三個小意群)為宜。這樣原句講完時已可譯 出大半句。這時意思都明朗了,便可利用句子間的自然停頓以較 快的速度譯完全句,等下句開始一兩個意群后便可再開口譯。這 一兩個意群所占用的時間便也構成了譯員自己句子間的自然停 頓。
  須注意的是有些句子不聽完很難判斷其意思是肯定還是否 定。這時不要把前半句譯得太明確??上劝亚鞍氩糠值膬?nèi)容擺出 來,聽完后再用 “關于這個問題”或 “關于這一點”把結論性的 內(nèi)容引出來。
  斷句和調(diào)整語序的技巧十分重要。調(diào)整語序的實質(zhì)是要求譯 員采取手段盡量使譯文的語序貼近原話以減少聽與記的壓力,最 大限度地減少干擾。調(diào)整語序可通過詞匯手段和句法手段進行 ,英 譯漢時一般采用詞匯手段多一些。譯員只有平 日多揣摩、多操練才可能熟練運用這些技巧。
  5.處理失誤的原則與技巧
  同傳是高度緊張的工作,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失誤是在所難免的。 而且即使譯員知道自己出現(xiàn)了失誤,也不可能讓講話人停下來等 自己糾正。所以同傳譯員應該掌握處理失誤的原則和技巧。首先 要求譯員有冷靜的頭腦、機敏的反應,不能一出差錯就緊張慌亂 影響下邊的翻譯。譯員應判斷失誤 (一般多是錯譯或遺漏)的性 質(zhì)。如果失誤不太關鍵一般不要糾正。譯員的同伴尤其不要越俎 代庖。個別地方未聽清、未聽懂可以跳過去,不必耿耿于懷,因 小失大,而要集中精力譯后面的話。與接續(xù)翻譯的情況相同,譯員的精益求精精神應該體現(xiàn)在平時的學習與訓練,臨場時應該順 其自然。謹小慎微只會影響大局,欲完滿而出現(xiàn)更多的失誤。如 果是重大的關鍵失誤則必須糾正,以免造成實質(zhì)性的負面影響。最 好能在同傳過程中就用比較自然的辦法糾正過來。例如發(fā)言人說 “奧地利政府中出現(xiàn)了極右勢力掌權的現(xiàn)象?!弊g員把奧地利譯成 了Austraha。這種失誤是必須糾正的,否則會造成很壞的政治影 響。譯員可以在說出Australia后很自然地補充一句 1mean Aus- tria既糾正了錯誤又不顯山露水。此外還可以用 Sorry it should be,or rather等話糾錯。如果譯時來不及糾正而又是非糾不可的 錯誤也可以先用筆記下來,伺發(fā)言中有較長停頓時糾正,甚至等 到發(fā)言結束后糾正,但這種情況要嚴格控制。如果譯員發(fā)現(xiàn)發(fā)言 人的明顯口誤,那么應該直接譯成正確的,而不必先照錯的譯再 糾正解釋。對不屬口誤類的錯誤,譯員應該照譯,不要加任何說 明。譯員遇到自己不懂的專業(yè)術語或新詞,可以重復原文。這樣 做,聽眾中的內(nèi)行可能懂,同時也可以提起其他聽眾的注意。
  6.上場前的準備和臨場時的某些技術問題

  同傳譯員上場前要盡量多做些準備,包括向活動的主辦者了 解活動的內(nèi)容,背景、發(fā)言者和主要出席者的姓名、職務 活動 的議程等。熟悉這些情況是必要的,因為活動開始時一般會介紹 發(fā)言者和主要出席者。如果對這些人的職務職稱不熟悉,翻譯起 來往往覺得比譯發(fā)言還要難。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想法得到發(fā)言 稿或發(fā)言提綱。雖然不一定把這些東西事先譯出,但也要熟悉其 內(nèi)容,搞清其難點。有時發(fā)言人事先沒有把稿子交給譯員,臨場 時卻又念稿。這會給譯員造成很大困難,因為稿子一般都是書面 語言,用詞比較講究,句子結構往往復雜,信息量大。遇到這種 情況譯員也不必慌亂,可以請同伴去要稿子,然后一面聽,一面 看稿視譯,實在要不到稿子,可先向聽眾說明情況然后盡自己所能進行翻譯,這樣是可以取得聽眾諒解的,因為國際譯協(xié)規(guī)定在 會議上念稿子的人應該事先使譯員得到稿子。 

熟練掌握會議常用語對同傳也會有一定幫助。比如開幕閉幕、 選舉與任命、表決與宣布結果等場合常說的話。記住這些話并不 太難 ,記住后便可減少譯時的壓力。
  為了提高同聲傳譯的效果,還應該注意一些具體技術問題。譯 員要熟悉會場的同傳設備,要能恰當?shù)卣莆兆约赫f話的聲音,掌握與話筒的距離。一般說來,離話筒要近一點,說話聲音要輕一 點。這樣既可減少自己的聲音對 自己的干擾,又不影響聽眾聽清 譯出的話。與話筒的距離要相對穩(wěn)定,不然聽眾會感到譯員的聲 音忽大忽小。使用耳機的方式因人而異。有的譯員把兩個耳機緊 緊扣在耳朵上,覺得這樣有利于集中聽。但有的譯員感到這樣會 增加禁錮感和封閉感,容易更快地造成疲勞,所以把一個耳機扣 在耳朵上,一個耳機只戴一半。還有人干脆只戴一個耳機。這樣做頭腦固然會感到清醒一些,但加大了自己聲音對自己的干擾。無 論如何說 ,同傳都是勞動強度很大的工作,其工作特點和工作環(huán) 境條件極易使譯員感到疲勞。通常兩三個譯員在同一個口譯箱輪流工作,一般不超過半個小時就需要輪換。兩個譯員交替時要處 理好關機與開機。譯員在口譯箱內(nèi)不要交談。因為譯員說的任何 話不小心都會通過設備傳給聽眾。譯員自己要說話或要咳嗽時一 定要關掉話筒??谧g時不能用手摸話筒,那樣會對聽眾造成噪音 刺激。譯箱內(nèi)空間小,很容易缺氧,使譯員感到頭腦昏昏。所以最好不要把門關得太嚴。

           

© 2007 - 2027  譯境翻譯 (中國) 公司 |  Eging Translation Solutions   關于譯境翻譯   |   客戶滿意度調(diào)查  | 隱私聲明   |   網(wǎng)站條款   | 
在線咨詢,譯境翻譯服務
譯境翻譯咨詢

常見問題(點擊選擇):